湖北大学行管系9601班最近对武汉地区500家城市居民子女的报刊订阅情况作了一次调查,结果表明:55%的孩子订了三份以上的报刊;83%的家庭或学校为孩子订购了一份以上的报刊。另一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:76.4%的学生所订报刊为智育类辅导书,而德、体、美、劳等非智育类报刊订阅仅占有23.6%。
据业内人士介绍,如今全国各类儿童报刊多达六七百种,基本上能满足少儿对各类知识的需求。其数量、品种还是相当可观的。而且其中不乏还有一批享有盛誉的优秀儿童刊物,如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的《少年文艺》,创刊已70多年的《小朋友》等等。然而,从来自上海、南京、武汉的征订信息看,这类优秀儿童刊物的订户在减少。以宋庆龄亲手创办的《儿童时代》为例,期发数达百万份的历史一去不返,目前仅有一二十万份,而其他同类刊物期发数则是更低了。
应该说,儿童报刊出版界这些年是尽心尽力了的。他们想方设法革新版面,提高报刊质量以适应当代少年儿童的阅读“胃口”。在征订发行上工作做得更是具体细致。然而,优秀儿童报刊与小读者依然手难牵,而且大有越走越远之势。问题症结究竟在哪里?
调查中发现,对于多数少年儿童来说,那些优秀儿童报刊他们是喜爱的。问题在于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,沉重的学习负担与升学压力使得不少孩子无暇他顾。一方面,学校、家长将眼光盯到“看这本书能增多少分”上,对那些文艺类、综合类的“闲书”不仅不为孩子订阅,甚至限制他们借阅;另一方面,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和做完家长、学校为其订阅的辅导资料之后已无精力阅读其它了。
读小学四年级的小蓓告诉笔者,在老师的“建议”下,她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订了一二份学习刊物,而那些书他们都不愿看。为何学生爱看的不让订,而学生不爱看的却得订呢?一位刚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道出了其中的蹊跷:就家长而言是“望子成龙”。就学校而言则要区分看待了。一方面大多数学校“被迫”强行在学生中征订报刊,多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压力,考虑年终“考核指标”而无奈为之。另一方面40%—50%的回扣率使得部分学校在高额回扣面前将学生利益放置一边。一位学生家长拿出一份四开四版的小报气愤地说,每期二套试题和试题答案,几篇学习体会,连正式刊都没有的小报竟还是八角一份。
针对优秀儿童报刊与小读者手难牵的现象,湖北大学教育专家洪威雷教授指出,课外阅读是少儿丰富知识、认识世界和人生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,现实需要少儿读物在寓教于乐、传播知识外,还应担负起陶冶情操,塑造心灵的任务。有关方面应采取必要的措施,规范和净化儿童报刊市场,加强宣传引导,把阅读权还给阅读主体(孩子),让少儿喜欢的优秀报刊与小读者们早日“心手”相牵。